《龙文鞭影·都督八州-原文及解释翻译-龙文鞭影》
-
都督八州
关键词:龙文鞭影
解释翻译太宁三年(325),明帝病死,五岁的成帝即位,庾亮以外戚身份辅政。庾亮十分顾忌手握重兵的陶侃,他一面加强建康石头城的防卫,一面派温峤出任江州刺史,监视陶侃。咸和三年,历阳太守苏峻叛乱,他攻陷建康,挟持成帝,庾亮逃往江州。温峤遂邀陶侃同赴国难,推举陶侃为盟主。陶侃拒绝说:“我是防守边疆的外将,不敢逾越自己的职权。”温峤屡次劝说都没用。后来陶侃的儿子陶瞻被苏峻杀害,妻子龚氏也多次劝说,他才改变想法,答应温峤的请求。陶侃穿上戎服,登上小舟,星夜兼程,在石头跟温桥、庾亮等人会合。诸军都想立即决战,陶侃认为贼军势力正盛,应以计谋智取。监军部将李根建议,请求建起白石垒,陶侃没有答应,李根说:“查浦地势低下,又在河流南岸,只有白石险峻坚固,可以容纳几千人,贼军进攻不便,这是灭贼的好办法!”陶侃笑着说:“你是一位良将!”听从了他的建议,开始修建白石垒,夜晚开始,早晨筑成,第二天敌军看见了,大吃一惊。敌军进攻大业垒,陶侃想派兵去解救,长史殷羡说:“如果派兵去救大业,我们步战不如苏峻,事情就完了,我们只需急攻石头城,苏峻一定来解救,大业之围自解。”陶侃听从了他的意见,果然如此。
庾亮率军进攻苏峻,苏峻的士兵多是北方流民,骁勇善战,庾亮被打败了,给陶侃送去节符以示谢罪。侃说:“古人三败,君侯始二,当今事急,不宜数而。”陶侃如此宽容,诸将没有不奋力的。温峤的军队缺乏粮食,向陶侃借粮,陶侃本不想借给,并要撤军回荆州,部下劝解,陶侃分给峤军米五万石,打消了撤军念头。
苏峻的叛乱,庾亮是有责任的。起初,有人对陶侃说,应该杀掉庾亮。陶侃没有答应,如果庾亮被杀,会影响到与温峤的关系,可能导致平叛军队的分裂。石头城平定后,庾亮很害怕陶侃会杀掉自己,就采用温峤的计谋,到陶侃这里拜谢。庾亮年轻而享有盛名,为士之翘楚。陶侃赶紧制止他说:“庾元规(庾亮字元规)也曾收复失地,却来拜会陶士行(陶侃字士行)吗?”陶侃原谅了他。陶侃以大局为重,捐弃前嫌,使诸军能够同心协力,这是取胜的一个关键。经过数次战斗,苏峻被斩杀,平定了叛乱,国家时局转危为安。此后七十余年,江南没有出现大的动乱,保持了的安定局面,这里陶侃起了不小的作用。
平定苏峻之乱后,陶侃回到江陵,不久升为侍中、太尉,加赐以鸟羽装饰的仪仗旗和鼓吹,改封长沙郡公,食邑三千户,赐绢八千匹,加都督交、广、宁等七州军事,改守巴陵。咸和五年
(330),江州刺史刘胤被后将军郭默杀害,王导因为郭默异常骁勇,就让他做了江州刺史。郭默给陶侃送来妓婢和一百匹绢,以及摹写的诏令。陶侃严厉地说:“郭默威猛,所到之处肆意虏掠,他是想乘机横行罢了。”同时给王导写信说:“郭默杀了一州之长,就能任其位,难道害了宰相,也能做宰相吗?”王导回信说:“我不过暂且克制忍让,让他占了一些地盘,等你的军队一到,我就能振奋精神奔赴于您。”陶侃看后笑着说:“这是养贼啊!”随即起兵,将郭默斩首。陶侃夺得江州,控制了长江的上游和中游。诏令下达,让他都督江州,兼任刺史,此时他已为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其权力之显赫,在东晋可谓屈指可数。
陶侃晚年,他还想在北伐上有所作为。荆州西临成汉,北接后赵。咸和七年(322),陶侃派遣他的儿子陶斌、中郎将桓宣讨伐樊城,石勒部将郭敬败逃。又派侄子陶臻、竟陵太守李阳攻战新野,收复了后赵占据多年的襄阳。襄阳为荆州北部的门户,襄阳的收复,起到了阻止后赵军队沿汉水南下的作用。陶侃想北图中原,因其病重而作罢。
陶侃病重时,要回长沙去,他在离开荆州任所前,把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等都造册登记,加上封印存放仓库,自己加锁后交给王愆期保管,然后才登船赴长沙。他的公私分明的行为一时“朝野以为美谈”。
咸和九年(334)六月,陶侃上表请求退职,他说:“我年轻时丧父,生活贫苦,并没有高远的志向。如今我蒙受圣恩,实在过重了。人本有生有死,自古如此,我年近八十,居于高位,还有什么遗憾的呢!只是陛下正当年轻,贼人还没诛尽,山河尚未收复,想来才让人满怀愤慨,难以平静啊。希望陛下求得贤良之才,奉行王道,实现我的志向。”他派人把朝廷赐予的符节旌麾、轻车曲盖、侍中官冠的饰物貂蝉、太尉章,以及荆、江州刺史的印章符信和用作仪仗的木戟等,都送还朝廷。陶侃出临津乘小车而登船,第二天,在樊溪去世,时年七十六岁。成帝下诏说:“已故的使持节、侍中、太尉、都督荆、江、雍、梁、交、广、益、宁八州诸军事、荆、江二州刺史、长沙郡公,修养德行蕴蓄睿智,深谋远虑。正是凭借他的宏谋,辅佐我执政于朝。昊天不怜惜,让他遽然逝世,联内心震惊痛悼。今遣兼鸿胪追赠他为大司马,授予蜡制蜜章,以太牢祭祀。如果在天之灵有知,应以此殊荣为幸。”陶侃临终时要求葬在封国以南二十里处,因此他的吏人在武昌以西刻石立碑并画了像。
『上一章』『龙文鞭影章节目录』 『下一章』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
- 「搜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