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上一章』『孟子章节目录』 『下一章

相关翻译

写翻译

孟子 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译文及注释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展开

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棋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问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注释(1)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2)乍:突然、忽然。(3)怵惕:惊惧。侧隐:哀痛,同情。(4)内交,内交即结交,内同“纳”。(5)要(yao)誉:博取名誉。要同“邀”,求。(6)端:开端,起源.源头。(7)我:同“己”。(8)然,同“燃”。(9)保:定,安定。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第六节读解

不动心又能当官为政,管理人民,最关键的就在于人人都有爱心、同情心和怜悯心,这是孟子最著名的四端说,是孟子伦理学性善说的心理学基础理论,也是孟子王道爱民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石。孟子认为,…展开

  不动心又能当官为政,管理人民,最关键的就在于人人都有爱心、同情心和怜悯心,这是孟子最著名的四端说,是孟子伦理学性善说的心理学基础理论,也是孟子王道爱民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石。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的仁爱之心,正因为有不忍伤害别人之心,才有不忍伤害别人的爱民政治,孟子用见到一个小孩将要掉下井去的事例,来说明人们都有恐惧害怕警惕的心理和天性,这种心理和天性既不是要跟孩子的父母攀亲结交,也不是要求取乡党朋友的称誉,更不是厌恶担心别人指责自己见死不救的坏名声才产生的。因此他分析说,没有同情之心的人不能算是人,没有羞耻憎恶之心的人不能算是人,没有谦让之心的人不能算是人,没有是非辨别之心的人不能算是人。因为人们的同情恻隐之心、憎恶羞耻之心、谦让之心、是非辨别之心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性与兽性的根本区别。人若是失去了人性,也就等同于动物了。

  因此,同情恻隐之心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关系的开端,因为你只有具备了这种同情恻隐之心,去同情恻隐别人,别人也才会在你困难时同情你,帮助你,根据这种对等原则,才可以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若是没有这种同情恻隐之心,从不关心别人,别人又怎么会来关心你呢?羞耻憎恶之心是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开端,因为你只有具备了这种羞耻憎恶之心,羞耻于去伤人害人做坏事,你才会选择一种最好的行为方式去与别人交往,才不至于引起别人的误解而导致交往不成或事情办不成。若是没有这种羞耻憎恶之心,就会胡作非为,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破裂。谦让之心是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开端,因为你只有具备了这种谦让之心,才会遵守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以及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若是没有这种谦让之心,我行我素,老子天下第一,视社会行为规范不顾,视国家法律法规不顾,只会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是非辨别之心是开启智慧的开端,因为你只有具备了这种是非辨别之心,才能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才能分清善恶,才不至于舍善追恶,舍本逐末。若是没有这种是非辨别之心,你就会没有智慧,你就会轻易相信别人而上当受骗。所有自身具备这四种开端的人,如果懂得就会将它们发扬光大,就象刚刚点燃的火会蔓延,就象刚刚喷出的泉水会流到远处。如果能充分发扬它,便足以使四海安定;如果不能充分发扬它,也就不足以侍奉父母了。因为侍奉父母也要有这种同情恻隐之心,也要有这种羞耻憎恶之心,也要有这种谦让之心,也要有这种是非辨别之心,否则,就不会同情父母,就不会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就不会谦让,就不会辨别自己或者是父母的是非善恶。如果一个人在家里都是这样,在外、在单位里又怎么能指望他是一个好人呢?孟子的这段论述,与曾子的《大学》所描述的“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乃是同一道理。这也是孟子对孔子“仁、义、礼、智、信”的发挥,孔子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就是:用智慧(智),用真心诚意的态度(诚信),寻求一种最佳行为方式(义),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礼),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仁),从而创造出良好的生存空间以及良好的生存环境,以使自己和别人都能获得幸福而快乐。

折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翻译

热门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非主流性感美女迅雷电影网性感mtv两性情感口述蔡徐坤满脸痘那些明星整容迅雷下载器官网鞠婧祎迅雷6手机版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